中国城池史——浙江余姚市地图

时间:2024-12-17 09:48:22

余姚之地理形势:“四明南列,巨海北汇,东接蛟门,西通曹渡,长江制其区宇,巨浸带其封域。”境内存有大约7000—5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这里文化繁荣,诞生了姚江学派。

清代余姚地图

据《越绝书》载:“越人谓盐曰余。”余姚乃古越语地名(诸如余暨、余干、余杭)。《史记·五帝本纪》 正义:“顾野王云,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云余姚。”

另说余姚、句章地名源于句余山(即今四明山),两者一在山南,一在山北。总之余姚地名由来说法众多,但皆无定论。

清代《四明山图》中的余姚县

秦统一天下后,置余姚县,属会稽郡。此后历经两汉、吴、晋、宋齐梁陈余姚沿革皆无变化。东汉建安五年,孙权继孙策位,以同窗朱然为余姚长。当时孙氏刚刚平定会稽之地,境内盗贼横行,朱然到任后筑余姚县城,城周一里二百五十步,高一丈,厚两丈。

绍兴府志 余姚县境四至图

隋开皇九年,平定南陈,大肆废并天下郡县,废会稽郡,改设吴州总管府,又废鄞、鄮、余姚三县并入句章县。

光绪志中的余姚北城、南城拼接图

唐武德六年,辅公祏割据称帝,在越州总管府下新立了三个州:鄞州、姚州、嵊州,以余姚县为姚州治所。武德七年平叛后废除姚州,余姚县仍属越州。

余姚明清城池大致范围示意

天宝元年,改明州为余姚郡(没多少年又改回明州),设治于鄮县,领慈溪县、翁山县、奉化县、鄮县四个县。《太平寰宇记》载:“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不过上虞县并入余姚是在长庆元年,且仅一年就又恢复上虞建置。余姚郡治下并无余姚县,是故县志上均认为余姚郡与余姚县没有干系。

唐代余姚为越东望邑。在经过吴越、北宋的发展,至南宋时,余姚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属绍兴府,当地还设有余姚官窑,烧制宫廷瓷器。

晚清时,日本东亚同文书院大旅行途中绘制余姚县城

元元贞元年,以余姚户口余四万,升为余姚州,属绍兴路。至正十四年,海盗方国珍占领台州,此后陆续占据台州、温州庆元三路六州十一县,余姚在其列。

时值元末大起义,中原大地战火连绵,很多地方城池毁于战乱,百姓死伤无数。方国珍以“保境安民,以俟真人之出。”为方针,兴修辖内城池。

1932年左右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余姚县城

当时方国珍与张士诚以曹娥江为界,余姚为其前沿重镇,为宁波之屏障。至正十九年,方国珍扩修余姚城池,新城周一千四百六十五丈,高一丈八、基宽二丈。设陆门五座:东门通德,南门齐政,西门龙泉,北门武胜,东北门侯青。水门三座,城北、东、西各一。

洪武二年,废州为县。洪武二十年,信国公汤和考察东南沿海,以余姚为东浙要害,宜宿重兵,于是增筑垒堞,并在余姚以北沿海,筑临山卫城,下辖沥海所城和三江所城,构成一套完整防御体系。

民国时期余姚县图

明朝中后期,姚江南岸聚居大量人口。嘉靖三十六年,倭乱,百姓逃难至余姚,城不能容。时任少保的吕本(与谢迁并称为余姚二相)提议增筑南城,周一千四百余丈。设陆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分别名为东泰、南明、西成、北固。又设小陆门两座名恩波、流泽和水门两座。北城齐政门与南城北固门之间以通济桥跨河相连,齐政门上有舜江楼始建于元代,这一段也成为余姚仅存的古城墙。

1944年美军航空测绘余姚县周边地形图

余姚在历史上长期归属绍兴府(古称越州),民国时一度直隶于浙江省,解放后逐步转至宁波辖下。1985年撤县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