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县,在唐虞夏商周时期其地称涧,涧水之地。战国时期属西周,其后属韩,再入秦,秦称新安,属秦三川郡。前汉新安县,属豫州弘农郡,为豫州弘农郡下辖十一县之一。后汉新安县,属司隶弘农郡,为司隶弘农郡下辖九城(县)之一。三国·魏新安县,属司州河南郡。西晋新安县,属司州河南郡,为司州河南郡下辖十二县之一。东晋十六国新安县,属前秦洛州。前赵新安县,属弘农郡。魏新安县,属北绛郡,为北绛郡下辖二县之一。后周新安县,属中州,入东垣县。隋新安县,属河南郡,为河南郡下辖十八县之一。唐新安县,属河南道河南府,为河南道河南府下辖二十六县之一。五代新安县,属河南道西京河南府。宋新安县,属河南府,为河南府下辖十六县之一。金新安县,属河南府,为河南府下辖九县之一。元新安县,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河南江北道肃政谦访司河南府路,为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河南江北道肃政谦访司河南府路下辖八县之一。明新安县,属河南府,为河南府下辖十三县之一。清新安县,属河南府,为河南府下辖十三县之一。中华民国元年,新安县属豫西道,后改属河洛道,一九二七年直属河南行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新安县属洛阳专区,一九六九年专区更名洛阳地区,一九八六年直属洛阳市。新安县下辖城镇十一:新安、石寺、五头、磁涧、铁门、南李、北冶、仓头、正、石井、青要。行政辖区总面积:一千一百六十四平方公里。
历代政史
清政史·卷·六十二·河南府:新安,冲。府西七十里。东南瞻诸山。西南郁山。北慕容山。南密山。西北队山。河水自渑池入,迳匡口渡,合畛水。山海经:出青要山。水经注彊山俗名彊山水,又东入孟津,横水从之。山海经正回水出騩山。穀水迳烂柯山,又东迳阙门合广阳川,右石默谿宋水迳城南,又东迳函谷关东入特坂,右合皂涧爽慈涧水入洛阳达之。慈涧即娄涿山。少水出瞻诸山实乱流合涧水。白石山陂水古涧水正源,水经注意主山海经而并列四涧,则郭注误之耳。匡口、杨寺、仓头、石寺、北冶、石井、慈涧、阙门八镇。西关一驿。
明政史·卷·四十二·河南府:新安,府西。西有缺门山。北有大河。又南有涧水,谷水自北流入焉。东有慈涧水,亦流入谷水。又有函谷新关。
元政史·卷·五十九·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河南江北道肃政谦访司河南府路:新安,下。
金政史·卷·二十五·河南府:新安,有阙门山、长石山、金水、谷水、陂水。
宋政史·卷·八十五·河南府:新安,畿。
唐政史·卷·三十八·河南道河南府:新安,隋县。义宁二年置新安郡。武德元年改为谷州,领新安、渑池、东垣三县。四年省东垣入新安。贞观元年移谷州,治渑池。新安移入废州城,改属洛州。显庆二年十二月废谷州,以福昌、新安、渑池、永宁,并怀州之河阳、济源、温、王屋,郑州氾水并隶洛州。
隋政史·卷·二十九·河南郡:新安,后周置中州及东垣县,州寻废。开皇十六年置谷州,仁寿四年州废,又废新安入东垣。大业初改名新安。有冶官。有騩山、强山、缺门山、孝水、涧水、金谷水。
魏政史·卷·一百六·北绛郡:新安,二汉属恒农,晋属河南,后罢。孝昌二年复,后属。
晋政史·卷·十四·河南郡:新安,函谷关所居。
后汉政史·志十九·郡国一·弘农郡:新安,螕水出。《博物记》曰:西汉水出新安入雒。又有孝水,见潘岳《西征赋》。
前汉政史·卷·二十八·弘农郡:新安,《禹贡》涧水在东,南入雒。
夏书·禹贡《尚书》: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荥波既潴。导菏泽,被孟潴。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厥贡:漆、枲,絺、纻;厥篚、纤纩;锡贡:磬错。浮于洛,达于河。
河南通志·河南府:新安縣,原管民衛折地,除福瑞二府並學田,共地二十一頃一十一畝,實在民衛折地一千七百八十四頃八十畝六分四釐五毫六絲,内荒蕪地一千二百二頃八畝三分八釐七毫七絲,見在行糧地五百八十二頃七十二畝二分五釐七毫九絲。民地一則,每畝連閏派銀一錢一分三釐六毫一絲一忽七微七纎五沙六塵八埃一渺。更名地同。河南衛地,每畝連閏派銀五分五釐五毫五絲五忽八微二纎一沙四塵八埃二渺五漠。
新安縣,額徵正銀五千六百四兩八錢九分一絲七忽二微一纎二沙。遇閏加額銀一百六十七兩一錢八分三釐九絲補徵雜辦銀一兩二錢五分一釐七毫四絲六忽五微。攤派丁銀二百八十五兩二錢。起解連閏銀五千二百四十四兩九錢七分三釐二毫八絲四忽二微一纎二沙。存支河夫銀六十八兩八錢一分九釐九毫。驛站連閏銀四百八十二兩九錢二分一釐三毫。俸工祭祀等項連閏銀二百六十一兩八錢一分三毫六絲九忽五微。
新安縣,在城内正中,明洪武元年建。國朝順治十五年知縣佟希聖增修。典史,在縣治内。函關馬驛,在縣治内。新安遞運所,在縣西七里。磁澗遞運所,在縣東三十里。隂陽學醫學,俱在縣治西。
方輿纪要
河南府:新安县,府西七十里。北至怀庆府济原县百四十里,西至渑池县九十里,南至宜阳县六十里,西南至永宁县百六十里,西北至山西垣县百四十里。战国时西周地。秦曰新安。汉置县,属弘农郡。晋属河南郡。后魏太和十二年置新安郡,十九年罢为县,天平初复置郡。周置中州,寻废。隋初郡废。开皇十六年置毂州于此。仁寿四年毂州废,又废新安入东垣县。大业初复为新安县,属河南郡。义宁二年仍置新安郡。唐初复置毂州,贞观初移毂州治渑池县,新安改属洛州,后因之。今县城周三里有奇。编户十八里。
新安城在今县西。《括地志》:秦新安故城在今渑池县东十二里。项羽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于新安城南,盖在其地,是后东徙。后汉建武二年赤眉自三辅引而东,帝遣军分屯宜阳、新安以要其还路。晋永宁二年河间王举兵长安,罪状齐王,遣其将张方趣洛阳,军新安。大宁二年石勒将石生击斩刘曜,河南太守尹平于新安。东魏天平四年魏独孤信取新安,逼洛阳。隋义宁初刘文静等出潼关,克弘农郡,遂克新安以西。唐为穀州治。武德二年王世充围穀州刺史任瑰拒却之是也。
东垣城在县东。晋太元十一年苻丕败奔东垣,谋袭洛阳,晋将冯该自陕邀击斩之即此。元熙元年时刘裕将篡宗室多逃亡在河南,司马道恭自东垣帅三千人屯金墉城西。《宋志》:晋末河南领东垣、函二县。魏收《志》新安郡有东垣县。《隋志》:仁寿四年废新安入东垣。大业初改东垣曰新安。唐武德初仍置东垣县,属毂州,四年省。
八关城在县东北。后汉灵帝中平元年以黄巾乱,京师震动置八关都尉。杜佑曰:函谷为八关之首,故此城总名八关城。
白起城在县西三十里,相传白起尝屯兵于此因名。
缺门山在县西三十里,一名扼山。山阜不相接者里余,涧水经其间。唐乾元二年郭子仪自相州溃还至河阳,军中相惊,又奔缺门即此。时有缺门营以山名也。开元八年契丹寇营州发关中卒援之,宿缺门营涧水上。夜半山水暴至,万余人皆溺死。
慕容山在县治后,相传慕容垂尝屯兵于此。
青要山在县治西北三里,一名强山或谓之密山,豪水出焉。
八特阪在县东,《水经注》:涧水经新安县东南东北流,经函谷东阪东,谓之八特阪。晋大宁三年石虎与刘曜将刘岳相持于石梁曜自将救岳虎率骑逆战,刘曜将刘黑大破虎将石聪于八特阪是也。
谷水在城南自渑池县流入,又东合涧水入洛阳县界。《水经注》:谷水出弘农渑池县,又东径新安故城南,又东径千秋亭,又东径缺门山是也。
涧水亦自渑池县流入,径县东而合涧水。
慈涧,县东三十里。《水经注》:少水出新安南山中,控引众流积以成川,东流注于洛,世谓之慈涧。隋大业九年杨玄感围东都,分兵守慈涧道。唐武德三年罗士信围慈涧,王世充使其子玄应救之败却。是年世民讨王世充,士信将兵围慈涧,既而世民自新安进至慈涧,世充拔慈涧之戍归洛阳是也。又有皂涧,在县东三里注于洛水。
水经·卷·上·涧水、谷水:
涧水出新安县南白石山东南入于洛。
谷水出弘农黾池县南土番冢林谷阳谷,东北过谷城县北,又东过河南县北,东南入于洛。
水经注·卷·十五·瀍水、涧水:
瀍水又东南流注于谷,谷水自千金堨东注谓之千金渠也。又东过洛阳县南,又东过偃师县,又东入于洛。
涧水出新安县南白石山,《山海经》曰:白石之山惠水出于其阳,东南注于洛,涧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谷。世纪谓是山曰广阳山,水曰赤岸水,亦曰石子涧。《地理志》曰:涧水在新安县,东南入洛是为密矣。东北流历函谷东坂东,谓之八特板,东南入于洛。
孔安国曰:涧水出渑池山,今新安县西北有一水,北出渑池界,东南流径新安县,而东南流入于谷水。安国所言当斯水也。然谷水出渑池下合涧水得其通称,或亦指之为涧水也。并未之祥耳。今孝水东十里有水,世纪谓之慈涧,又谓之涧水。按《山海经》则少水也,而非涧水,盖习俗之误耳。又按河南有离山水,谓之为涧水,水西北出离山,东南流历郏山于谷城东而南流注于谷,旧与谷水乱流,南人于洛。今谷水东入千金渠,涧水与之俱,东入洛矣。或以是水并为周公之所相卜也。吕忱曰:今河南死水疑其是此水也。然意所未详,故并书存之耳。
山海经·山经·卷二·西次四经:
西二百五十里曰白於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櫟檀,其獸多㸲牛羬羊,其鳥多鴞。洛水出于其陽,而東流注于渭。夾水出于其陰東流注于生水。
山海经·中山经:
又東十五里曰渠豬之山,其上多竹,渠豬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是多豪魚,狀如鮪,而赤喙赤尾赤羽,可以已白癬。
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穀。有獸焉,其狀如貍,而白尾有鬛,名曰朏朏,養之可以已憂。
又北三十五里曰陰山,多礪石文石,少水出焉,其中多彫棠,其葉如榆葉而方,其實如赤菽,食之已聾。
凡薄山之首白甘棗之山至于鼓鐙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歷兒冢也,其祠禮毛太牢之具,縣嬰以吉玉。其餘十三者毛用一羊,縣嬰用藻珪瘞而不糈。藻珪者藻玉也,方其下而銳其上而中穿之加金。
中次六经:
又西三十里曰瞻諸之山,其陽多金,㴬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洛;少水出于其陰,而東流注于穀水。
又西三十里曰婁涿之山,無草木,多金玉。瞻水出于其陽,而東流注于洛;陂水出于其陰,而北流注于穀水,其中多茈石文石。
海外西经:
白民之國在龍魚北,白身披髮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
肅慎之國在白民北,有樹名曰雒棠,聖人代立于此取衣。
長股之國在雒棠北,被髮,一曰長腳。
海内经:
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殳始為侯,鼓、延是始為鍾,為樂風。
黄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
大荒南经:
有國曰伯服,顓頊生伯服,食黍。有鼬姓之國。有苕山。又有宗山。又有姓山。又有壑山。又有陳州山。又有東州山。又有白水山,白水出焉,而生白淵,昆吾之師所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