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的诗句古诗(读一读这16首五言律诗,从中获取内心的清净)

时间:2024-11-09 09:07:10


在开始今天的诗词之旅之前,载月君想问问大家几个问题。

想想,你自己有多久没有认真地做过一件事情了。

多久没有认真地陪伴过孩子和伴侣?多久没有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多久没有认真地看完过一本书?

你是不是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了。

看视频,会选择倍速播放;打电话,聊不到几句就想挂了;读文章,不管内容如何看到字数一堆就想退出了。

普遍浮躁的年代,内心的清净,变成了人人渴求的奢侈品。

如何清心静气?读诗背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么今天载月君今天给大家整理了16首最经典五言律诗,愿你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01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魏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两年,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一直很火。

经历过繁忙的都市生活,沉浮在职场间尔虞我诈,又或是被人情往来弄到焦头烂额,太多的人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过,谁能不喜欢诗意的田园呢?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化了一个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传递了一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

即便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样的辛勤劳作,那又何妨,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

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人情往来,也不必受社会浪潮的过度冲击,那是无数人对田间生活的向往。


02

入若耶溪

王籍 〔南北朝〕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蝉,算得上是这个世上最有禅意的昆虫了吗?

这两个字形近,音似,意同。

郑振铎写过他山中居住的日子,天热,没有一丝凉风。

却在这时,有几缕蝉鸣在槛外鸣奏着。他闭目静听,听它们此唱彼和,仿佛是一大阵绝清的乐阵,在那里奏着绝清幽的曲子。

炎热似乎也减少了,然后,朦胧地睡去了,什么都觉不得,良久良久,清梦醒来时却又是满耳的蝉声。

能在这躁乱的声音和炎热里,静下来听那蝉鸣,本身就是一种禅修。

据说古时佛门子弟参禅时,也总是会选择树下、山野,伴着声声蝉鸣盘腿而坐,修习心静入定。蝉音就成了禅意。

就像作家简媜说的那般:“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03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唐代〕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张嘉佳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说:“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

山风和暖阳,都像是等待着我们的那个刚刚好的人,他们总是能以恰到好处的力度和温度,去安抚我们内心的累累伤痕。

回想一下,你有多久没有走进过森林了?你还记得森林的声音吗?

若你感觉到浮躁,不妨寻一座近点的山林,选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从暮霭沉沉,走到凉月初升,听松风和流泉之声交合,在山中回旋,整座空山,犹如一挂巨大的古琴在鸣响。


04

春江晚景

张九龄 〔唐代〕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菜根谭》中有言:“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春暮之时,独步江畔,林木枝叶繁茂,花朵盛开;云层与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

看到闲云缥渺的自由自在,会有超越凡俗的念头;听到山谷间的涧水清泉,就会产生洗涤心灵的想法。

天地间万事万物的本质,只有心静的人,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真谛;天地间蕴含的玄妙规律,只有心静的人,才能够彻底掌握其中的道理。

人活一世,心态比什么都重要。世间之事,纷纷扰扰,对错得失,难求完美。随性而行,无需刻意,随心而静,不要烦忧。淡然于心,自在于世间,云淡得悠闲,水淡育万物。


05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唐代〕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自然的声音,哪怕是声声不息的犬吠鹿鸣,都胜过尘世之间的聒噪细语。

那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镇魂曲,甜蜜又安静。

人从自然中来,偏偏要选择远离自然,如同无根之草,时间一长,当然会叶黄枝枯。

如果真的因为太忙,没有时间出去走走,不妨想象一下,那深林之中琐碎的阳光,那叮叮咚咚的溪流,那穿云破势的毛竹,那穿过松林的山风。

只是想想,是否就觉得心灵就有了一种被治愈了的感觉呢。


06

山居秋暝

王维 〔唐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夏秋之交,一场新雨将山谷清洗的格外的清净,空气也格外凉爽清新。月光,从松林间洒落,清泉,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里,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水中莲叶轻轻摇动,那是晚归的渔舟,正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芳草,随时令而消逝,在美丽的秋色中,游子自可流连徜徉。

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怡人。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如此美景,任谁都会留恋其间。


07

春山夜月

于良史 〔唐代〕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每次读起这一句诗,眼前都宛如展现出一副美丽的深秋水月图。

微凉的风携着丝丝寒意,如练的月光倾城而泻,月光很白,轻轻地推开绵密的树冠,斑驳陆离。

一个人独自漫步在幽静的林间小道,清风朗月,暗香疏影,临水而立,波光粼粼,月潜水底,流水浅浅,听月华走过时光,心清幽静谧,轻轻地弯下腰掬水在手,蓦然间一轮明月朦胧落于手中,清浅迷离。

若你真的累了,不妨在闲暇时光里,走进山清水秀的景色里,享受一份孤独的惬意,静观云卷云舒,风起云涌,放下一切烦劳,像白云一样淡泊自在,把心轻轻地倒空,像风儿一样空白虚无,如秋天落叶一样演绎生命短暂的炫丽。


08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唐代〕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如果你心存焦虑,选一个万物复苏的清晓,走进深山,去拜访一座古刹。

一路溪水映落花,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经历的曲折幽深的小路,来到了禅房,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光明,一片芬芳。

随着那山光的幻彩,连小鸟都被打动,发出喜悦的啼声;而潭影的清澈,也让人杂念全消,仿佛身心放空。

鸟感受到山林之趣,与山林相呼应,婉转欢唱;人看到澄澈见底、倒影着山光人影的潭水,也会觉得浮生如幻,心生通透之意。

当人心进入空灵境界中时,大自然和人世间的一切声音都慢慢消失,只听见那钟磬之声盘旋悠扬,仿佛正在引导人进入纯净愉悦的极乐世界。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早晨时分,钟磬悠扬,更显得寺院的清幽,人心的自在。这种禅意,让人心寂静,顿生出尘之感。


09

题李凝幽居

贾岛 〔唐代〕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两句不愧是千年“推敲”出来的名句。

只一眼看到,便如烙铁一般印在了脑海之中,再读之时,无论多么浮躁的心,也会安静下来。

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直通向荒芜的小园,园旁也没有人家居住。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走过桥去,眼前便是最天然的野色,云儿在飘动,影子行走在山石之上,那山石也好像跟着在移动。

人的心境,犹如一泓湖水,偶尔微风乍起,也会激起层层涟漪,然后还会恢复最初的平静。人心的起伏曲线,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当你冷静下来时,它自然就会像涟漪过后终归恢复平静。


10

咏山泉

储光羲 〔唐代〕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自然中总有一些相悖论的存在,比如春山的啼鸟、夏日的鸣蝉、秋夜的孤鸿、冬日的炉火。

明明就是声之源,却偏偏让我们感觉到格外的寂静。

与此类似的,还有山中流淌的小溪流。

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

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小池塘。

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不论怎样,这股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11

溪居

柳宗元 〔唐代〕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恬静的田园生活,是我们内心深处永远的期盼。无论你离开家乡多久,走得多远,那儿时的记忆,总是伴随着对小时候恬静的田园生活的思念,从未有过间断。

田园是自然的大地,是人生活劳作的场所,在田园中,人感受着春夏秋冬的万物流变,也感受着播种和收获的喜悦。

田园诗人生活在田园之中,诗人与自然万物共同作为生活在天地之间的一份子,诗人与田园是共生共在的。

他们闲暇时与种菜的老农为邻,有时还真像是在山林隐居的人。一大早带着露水就去锄草,晚上乘船沿着溪水前进。

有时整日独来独往碰不见一个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久久地回荡在沟谷碧空之中,多么清越空旷。


12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唐代〕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禅?”

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自然处处都呈现着禅的空灵与恬静,悠远与超然,所以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绝唱,才有“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的清音。

晴时看云,云即是禅;雨时看松,松亦是禅。

即便是那渺小如沙的花,安静的生长在潺潺的溪流之侧,瞬间也有了无限的禅意。


13

燕居即事

韦应物 〔唐代〕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爱花的人,总是喜欢在花盆之中,点缀一层苔藓。

只是薄薄的一层,便可让花木顿生情趣和禅意,空灵又静谧。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真的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安静的植物吧。

青石上,瓦檐边,盆栽里,墙缝中,他们随风而来,不争不抢,在不起眼的角落,静静开放着~

叶小如米粒,温润翠绿,它们带着岁月的古拙感,是时光沉淀的见证,一寸青苔,静谧如斯,闲赏明目,忘乎尘世。

如果真的抽不出时间,不如在家中的盆栽之中,养点青苔,于一片朦胧的绿意中,或能拂去心上的浮躁之尘。


14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唐代〕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心灵之中的静谧,在李白的“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之中,在孟浩然的“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中,在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也在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中。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万物皆空无,一切唯心造。心静的人,敢于舍弃,既能放下过往云烟,又能拿起明日灿烂;心静的人,淡定从容,既能丢掉繁杂枷锁,又能拾起清净平和。站在天地之间,笑看红尘多痛快;站在山水之间,清净皆是我胸怀。

心若清净,风奈我何,不染尘埃,清风自来。


15

鲁山山行

梅尧臣 〔宋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波兰诗人亚当·扎加耶夫斯基在诗作《等待一个秋天的日子》中写道:

等待一个秋天的日子,等待一个明亮、高贵的日子,那样的日子里没有怀疑和痛苦。

秋日的清晨,太阳初升,薄雾笼罩,带来一丝丝神秘的感觉,森林的声音却是格外清脆响亮。

这里有虫儿窸窸窣窣的苏醒,鸟儿梳理完羽毛开始呼朋引伴。

细碎的阳光碎片,穿过密林星星点点的落下,点燃了深山的温度。霜雪融落,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山林空荡寂静野鹿正在小溪旁饮水。

秋天的静谧,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温柔轻盈,千姿百态,

那是饱经沧桑过后的豁达,夹杂着欣然与洒脱,是经历风雨过后的沉淀与明净,那份飘飘然的绚烂,犹如是一场朦胧的梦境,让人沉浸在其中,是那么的诗情画意;是那样心旷神怡......


16

山中

秘演 〔宋代〕

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

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性善,佛本性空。善就是因,缘就是果;静就是空,空便是禅了。

浮躁之时,不如去听一听远山之巅的晨钟暮鼓。

一声声响起,惊醒寺庙树上的鸟儿,清醒了沉沦,鼎炉香烟袅袅升起的是虔诚。

木鱼声声,响在佛堂,响在每一个人的心间。工作的劳烦,尘世的纷扰,仿佛都全在九屑云外。

时光悠然,岁月静好,晨钟暮鼓,尘世的繁杂人心的浮躁,慢慢沉入寂静,祥和佛音里.人与自然一样,融入宁静而美好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