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又到了一年的端午节。很多人都不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而端午节对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端午的由来
在中国的历史上,端午节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第二种说法是纪念伍子胥。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屈原一生写了许多作品,但流传至今的只有两篇,一篇是《离骚》,另一篇就是《天问》。这两篇作品都与历史有关,所以屈原被称为“历史之子”。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楚国被秦国打败之后,他没有回到楚国,而是投江而死。楚国百姓非常伤心,为了纪念屈原,每到端午节这天都会划龙舟来祭奠他。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一个人,他是吴国的大将。据说伍子胥帮助吴王阖闾打败了楚国的太子,夺回了王位。吴王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夫差为了报仇攻打越国,越王勾践投降了吴国。伍子胥劝谏夫差不要放过勾践,而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告。最后伍子胥被赐死于白门楼。
二、端午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多种文化内涵,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节俗文化。粽子、雄黄酒、划龙舟等节日活动,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文化符号。
粽子是端午佳节最具代表性的节令食品,其文化内涵丰富:一是反映了屈原爱国精神和崇高气节;二是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民间传说;三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缅怀他的政治抱负和高尚节操;四是吃粽子,一方面表达人们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人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划龙舟则体现了人们强烈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正如鲁迅先生在《端午的鸭蛋》中所写:“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三、端午的精神意义
端午节,也是纪念屈原的日子,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这一天也是他的忌日。因此,人们要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来纪念屈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楚国已经灭亡了。屈原是楚国人,楚国灭亡后,他被流放了很久。在流放期间,他写了很多诗来表达对国家的热爱。这些诗流传到民间以后,人们觉得非常不错,于是把这些诗编成歌来传唱。
但过端午节这一天却被视为不吉利的日子,不能和家人团聚吃粽子。端午节这天人们在包粽子的时候都会用到艾草。艾叶和粽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可以避邪。
我们中国人相信:一年有12个月,十二个月中每个月都有一个节日,分别是初一、初五、十五、二十五、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等等。如果这十二个节日能够过好的话,那一年就会比较顺利和平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