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宇轩昂的意思解释(“器宇轩昂”最初是用来形容哪位大咖?)

时间:2024-09-20 08:39:41

你知道“器宇轩昂”这个成语,最初是用来形容哪位大咖吗?又出自哪里呢?

“器宇轩昂”也可以写成“气宇轩昂”。那么,这个“气宇”是啥意思呢?它就是描述一个人的胸怀、肚量和风度;而“仪表轩昂”呢,就是说这个人精神饱满,气度非凡,简直就是高大上的代名词!

“气宇轩昂”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

话说公元208年,曹操带着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决心要一统天下。

刘备这边也不甘示弱,派出诸葛亮去东吴,打算和东吴联手对抗曹操。

诸葛亮一到东吴,鲁肃就急忙跑去告诉孙权,说诸葛亮来了。孙权虽然听说过诸葛亮的大名,但还没见过真人呢。心想,诸葛亮才二十七八岁,刘备就派他一个人来联合抗曹,这不是小瞧我们东吴吗?

于是,孙权对鲁肃说:“你让诸葛亮先见识见识我们东吴的才俊。”于是,鲁肃就带着诸葛亮去见东吴的群臣。

东吴的辅政大臣张昭一看诸葛亮一个人来,猜到他是来游说的。于是,张昭带领着东吴的群臣和诸葛亮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口水战。

诸葛亮舌战群儒,东吴的群臣们看到诸葛亮那气宇轩昂的样子,纷纷败下阵来。

《三国演义》中关于这一场景,这样写:

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

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

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

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这一段唇枪舌战确实是精彩至极,成为《三国演义》中非常有名的片段!也就是这样,“气宇轩昂”这个成语诞生了,它最初指的当然也就是诸葛亮了!